摄影师姓名或ID:    密 码:     取回密码  摄影作者注册

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

·中文简体        ·English

·瑞金市公安局举行被盗摩托车发还大会  ·广西龙胜龙脊梯田  ·“每周影人”:江西摄影家缪华(2009.1.5-2009.1.11)  ·世界自然遗产——四川阿坝牟尼沟  ·优秀影人:辽宁摄影家——张绿江(2015.2.1--2015.2.28)  ·付费维修只换不修成汽修行业“潜规则”  ·能歌善舞的民族——新疆维吾尔族人文风情  ·八闽名刹——福州西禅寺  ·每周影人:广东摄影家龚德保(2010.9.20-2010.9.26)  ·雍和宫——北京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  ·元阳梯田:正值最佳旅游季节  ·天鹅的“冬日恋曲”——山东荣城  ·每周影人:广西摄影家杨瑾(2010.9.13-2010.10.19)  ·优秀影人:广西摄影家韦敏(2010.12.13-2010.12.26)  ·充满神性张扬和想像力的艺术品——苗族银饰  
更多>>
梅关古道拍摄记
CCN传媒图片网 www.ccnpic.com  责任编辑:曾小凤  

  多年前去南雄拍银杏就想去梅关古道,当时由于时间特紧,就只去了珠玑巷古镇;后来有数次有这样的机会都错过了;这次乘去庐山的机会,特绕道梅关古道赏梅,古道的梅花满山遍野,品种有白梅、绿梅、腊梅、红梅等等。梅关古道位于距广东省南雄市约30公里梅岭顶部。梅岭的得名相传是根据南迁越人首领梅绢的姓氏得来的。梅岭在岭南经济文化发展史上起了重要作用,自越人开发后,成了中原汉人南迁的落脚点。梅岭得名的另一说法是梅树多梅树,故称“梅岭”。南雄梅关历来是南北交通要道,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,史称南雄。梅关古道设关始于秦朝。

ID:110837-14016 梅关古道赏梅-白梅花-一簇寒梅报春来  图片来源:CCN传媒图片网 刘春林

 

  梅岭既是古战场,也是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多次战斗过的地方,特别是陈毅同志带领部队在这一带坚持了三年游击战,并在临危之中写下了壮志凌云的《梅岭三章》,使梅岭的知名度更高。 梅岭得名的另一说法是梅树多梅树,故称梅岭。梅岭的梅花树遍布岭南岭北,每到冬天梅花怒放,漫山遍野,成了梅花的世界。“庚岭寒梅”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四大探梅胜地之一,梅岭的梅花有两个特点:其一,据《南雄府志》记载:“庚岭梅花微与江南异,花颇似桃而唇红,亦有纯红者。岭上累经增植,白者为多。”其二,由于岭南岭北气候的明显差异,出现了南枝先开,北枝后放,界限分明的奇景。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登梅岭赏梅赋诗云::“梅花开尽杂花开,过尽行人君不来。不趁青梅尝煮酒,要看红雨熟黄梅。”

 

  梅关被两峰夹峙,虎踞梅岭,如同一道城门将广东、江西隔开。南雄梅关历来是南北交通要通,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。史称南雄“居五岭之首,为江(西)、广(东)之冲”、“南北咽喉,京华屏障”。南雄的县名也与梅关有关,南雄乃南粤雄关,而雄关指的就是梅关。现存的关楼建于宋嘉佑年间,为砖石结构,古朴雄伟。明万历年间南雄知府蒋杰在关楼上立匾题刻,北面门额署着“南粤雄关”四字,南面门额则写着“岭南第一关”在关北侧,有一块高2.4米、宽1.4米的石碑。上刻“梅岭”两个楷书大字,每字约6平方尺,字体刚劲有力。这块碑为清康熙年间南雄知州张凤翔立。关楼两侧有一对联“梅止行人渴,关防暴客来”。

ID:110837-13990 梅关古道赏梅-白梅花-寒梅  图片来源:CCN传媒图片网 刘春林

 

  梅岭设关始于秦朝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,其策略是对北方筑长城以防御匈奴,对南方则开关道,积极开发岭南。公元前213年,秦在五岭开山道筑三关,即横浦关、阳山关、湟鸡谷关,打开了沟通南北的三条孔道。横浦关就筑在梅岭顶上,因此梅关在秦时称横浦关也称秦关,后来横浦关为战争所毁。从汉至唐,梅岭只有岭之称,而无关之名。宋嘉佑年间建关楼后,南雄历代州、县均有修葺关楼,使梅岭关楼保存至今。   梅岭古道从梅从向南北两边蜿蜒而下,北接江西章水,南连广东浈水,象一条纽带,把长江和珠江连接起来。梅岭古道是全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驿道。古道约6尺宽,路面整齐地铺着鹅孵石,道旁是繁茂的灌木丛,两侧山崖树木葱茏,层峦叠翠。岭下可见古人用来喂马的饮马槽,古道旁修建了一座半山亭,又名来雁亭。过去沿途共有诗碑136块,记录了古代名人志士的名言诗句,现存已不多。 

 

  梅岭古道始通于秦汉。唐开元四年(公元716年)张九龄路过梅岭,见山路险峻难以通行,便向唐玄宗谏言开凿梅岭,当时因发展经济的需要,唐皇下召宰相张九龄负责扩展梅岭古道。此项工程浩大,经过艰辛努力,终于开通了大庚岭古道。在古道庚岭新路口南山脚下古道上的六祖庙和有座“夫人庙”,它是后人为纪念张九龄“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”的功德和感戴张夫人戚宜芬支持丈夫的事业而建造的,当中还有个感人的故事。

 

  古道开通后,南北交通大为改观,梅岭古道成了连接南北交通的主要孔道。使当时的百里梅岭古道一片繁荣。据史料记载,梅岭古道“长亭短亭任驻足,十里五里供停骖,蚁施鱼贯百货集,肩摩踵接行人担”。

ID:110837-14037 梅关古道赏梅-白梅花-冰雪梅花  图片来源:CCN传媒图片网 刘春林

 

  梅岭古道的重要作用,使历代官府都十分重视,不断对古道进行修建,工程较大的要算明正统十一年(公元1446年),南雄知府郑述用石砌古道,并在道旁补植松梅。随着粤汉铁路、雄余公路的开通,梅岭古道完成了南北主要交通孔道的历史使命。

 

  这次到梅岭恰遇这里有冻雨,在梅岭山下是雨水,但在岭上,梅花都在冰凌中,梅花数都被上了雾凇的冰;岭的南面花已经开得差不多快完,但在北面才开始绽放;形成了岭上、岭下不同,关南、关北各异的奇观。(CCN传媒图片网 曾小凤)

(文章来源:CCN传媒图片网 刘春林)
Mr.
Mr.
ID:110837-14018
Mr.
Mr.
ID:110837-14036
Mr.
Mr.
ID:110837-14037
Mr.
Mr.
ID:110837-13999
Mr.
Mr.
ID:110837-14000
Mr.
Mr.
ID:110837-14001
Mr.
Mr.
ID:110837-14002
Mr.
Mr.
ID:110837-14003
更多图片>>
业务合作热线

电 话:52837246

E_mail:serv@ccnpic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