摄影师姓名或ID:    密 码:     取回密码  摄影作者注册

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

·中文简体        ·English

·充满外星色彩的新疆地貌  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之能源产业发展及成果图片荟萃  ·绚丽多彩的昆明东川红土地  ·广州华林寺——中国佛教禅宗文化重要发祥地  ·“海上桂林”越南下龙湾  ·山东青岛机场[高清图片]  ·广西红色旅游业绩蒸蒸日上 5年吸引游客4000万人次  ·中国历史文化名城——湖北襄阳古城  ·每周影人:云南摄影家戴永亮(2009.9.21-2009.9.27)  ·《阿凡达》引中国景点改名引热议 黄山不想效仿张家界 旅游少些商业炒作吧  ·广州著名佛教寺庙——六榕寺  ·优秀影人:吉林摄影家——田宇[2015.5.1--2015.5.31]  ·走近金融世界——辽宁沈阳金融博物馆  ·王家岭煤矿获救工人与亲人团聚并逐渐加大饮食摄入量  ·新疆最大的佛教文化遗址克孜尔千佛洞  
更多>>
映画廊《历史的现场》郑维汉摄影展28日在798映艺术中心开幕
CCN传媒图片网 www.ccnpic.com  责任编辑:柯兰   时间:2008-09-12

  1956年,一个忠厚老实的农家青年走进军营,成为东北某边防部队的战士,令他万分没想到的是,发到他手中的不是一杆枪,而是一架照相机。18岁的郑维汉成为一名随军摄影记者。

 

  从1956年至1976年,郑维汉用20年的时间为我们留下了一段珍贵的“时代影像”。当我们谈论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(中国)的照片时,总会伴随着一种怀旧的情感,并无意间美化和升华我们对过去的回忆——我们曾经那么“纯真”过,我们曾经那么“朴实无华”,我们曾经那么“革命”和“浪漫”!

 

  而这一切“纯真”和“革命”的影像都来自于我们差不多30年如一日的“真诚”的革命浪漫主义的“摆拍”。它们和“真实”其实没有什么关系。

 

 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恰恰是欧洲和美国的“报道摄影”(中国也管之叫“纪实摄影”)最为发达和辉煌的时期,与之对应的中国却是“政治摄影”(艺术摆拍)成为几乎唯一的主流,那时候,在中国摄影界甚至可能根本没有“报道”或者“纪实”这样的词汇出现过。

 

  翻看50年代至70年代的中国摄影理论文章,我们会不断看到“摄影为人民服务,摄影为工农兵服务,摄影为政治服务”的口号。在这种一切为“政治”服务的标准下,“摆拍”就必然成为一种唯一可行的摄影方式了。

 

  似乎可以研究一下的是,如今在全世界都很火爆的“中国当代摄影”(观念摄影)几乎全是所谓“摆拍”的作品,好像跟50年代至70年代的中国摄影真是一脉相承,只是那时候“老摄影家”的摆拍完全代表是国家或者党的政治的意识(没有自我),而现在的“当代艺术家”的摆拍则完全代表的是“个人的意识和观念”。

 

  作为老一代的摄影家,郑维汉和许多那个时代的“革命摄影人”一样,他也是满怀真诚的“摆拍”的。他也有个人的观念——只是这种“观念”孵化于当时的 “文化革命思想”。那时的郑维汉满怀真诚的迷失着自我,但正因为这种迷失,使他留下了这些现在看来“非常当代”的影像。

 

  今天,这些“非常珍贵也非常当代”的摄影作品终于再一次展示在公众面前。

 

展览时间:2008年9月28日——10月26日

开幕酒会:9月28日下午3点

地点:北京798映艺术中心/映画廊

策展人:那日松

  (CCN传媒图片网 柯兰)

(文章来源:)
业务合作热线

联系QQ:52837246

E_mail:serv@ccnpic.com